在“浦江經驗”發(fā)源地探尋實踐價值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3-07-19 17:49:59
杭坪鎮(zhèn)杭坪村村民蔣星劍帶著記者(右一)重回當年的接訪地點。共享聯(lián)盟·浦江 徐晗昕 攝
編者按:今年是“浦江經驗”誕生20周年。“浦江經驗”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倡導并帶頭下訪接訪群眾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今起,潮新聞推出“跟隨足跡重回下訪地”系列報道,通過重走習近平同志曾下訪過的浦江、臨安、衢江等地,探尋“浦江經驗”的誕生與成長,感悟它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所展現(xiàn)的思想偉力和實踐價值。
浦江縣,一個浙中小縣,因境內浦陽江而得名。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把浦江縣作為首次下訪接訪群眾的第一站,此后帶頭堅持每年下訪,開創(chuàng)了省級領導干部下訪接訪的先河。“浦江經驗”由此逐步形成,并走向全國。
“從源頭做好信訪工作,關鍵在于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真下真訪民情,實心實意辦事,把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落到實處。”習近平同志下訪時說的這句話,不僅掀開了信訪史新的一頁,也讓時稱“浙江信訪第一大縣”的浦江開始發(fā)生嬗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浦江經驗”仍然展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并不斷彰顯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2011年,浦江信訪工作得到習近平同志批示肯定,并被中聯(lián)辦、國家信訪局總結推廣。今年,總書記再次對“浦江經驗”作出重要批示。
時隔20年后,記者來到浦江,沿著總書記的足跡,重走這條下訪路,感受“浦江經驗”的蓬勃生機與無窮活力。
到矛盾多的地方去,往矛盾“窩”里鉆
今年6月,習近平在確定擬接訪縣時明確指出,浦江信訪問題多、矛盾集中,群眾意見比較大,就到那里去。
——摘自2003年9月19日《浙江日報》頭版報道
7月的浦江,透著寧靜和詩意。記者走進浦江縣信訪聯(lián)合大廳,只見大廳里整潔干凈,鮮少看到上訪群眾的身影,顯得有些冷清。
記者環(huán)顧大廳,這里猶如一座分區(qū)清晰的超市,20多個功能不同的接待室有序排列。“只要群眾走進來,都能找到相應的部門,并得到及時的解答。”浦江縣信訪局信訪督查專員何海深說。
靜悄悄的“信訪超市”,背后是浦江信訪工作亮眼的成績單:全縣信訪總量從2002年的10307件次,銳減至2022年的629件次,先后被國家信訪局評為全國信訪系統(tǒng)先進集體、信訪工作“三無縣”,2018年至2020年連續(xù)三年成功創(chuàng)建全省“無信訪積案縣”。
見到此景,誰能想到,世紀交替之際,浦江曾因為信訪老戶多、越級上訪多、纏訪鬧訪多被列為全省的“信訪重點管理縣”。
事實上,不僅僅是浦江,當時的浙江各地,因市場取向改革早,既具先發(fā)優(yōu)勢,也使一些矛盾和問題較早露端倪、顯征兆,通過信訪渠道大量反映出來。在這種情況下,主動深入到群眾中去,面對面地開展工作,妥善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到浙江工作后,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要從源頭做好信訪工作,要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主動到基層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2003年9月18日,他更是率先身體力行,選擇信訪問題最突出的浦江,親自接待群眾來訪。
短短一天,14個接待組,共接訪436批667人次,當場解決91件老大難問題。
其中,習近平同志共接待9批20余名來訪群眾,現(xiàn)場解決包括20省道拓寬改造、學前樓拆遷安置、失地農民生活保障等久拖未決的民生問題。
對這段特殊的經歷,浦江縣信訪局原局長張國強至今記憶猶新。“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省里明確要求的三個細節(jié):一是要求挑選群眾呼聲高、具有代表性的疑難信訪件作為接訪件;二是要求候訪區(qū)的容納量要盡量大些,臨時來訪的群眾也要請進來、接待好;三是要求提前10天大范圍發(fā)布下訪公告,下訪前3天再次發(fā)布公告,讓全縣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張國強介紹說,當時,浦江借這次領導下訪的東風,對歷年來的信訪問題“翻箱倒柜”地進行排查,化解了一大批陳年積案,有力推動了各項工作。
信訪工作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但習近平同志帶頭往矛盾“窩”里鉆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并改變著浦江。
浦江縣委書記俞佩芬在浦江縣信訪局接待上訪群眾。共享聯(lián)盟·浦江 馮陽康 攝
這20年間,浦江縣領導干部換了一任又一任,但縣委常委會每季專題聽取信訪工作匯報、研究信訪工作形勢的做法,始終不曾改變;每月15日的縣領導下訪接待日,一直雷打不動。對疑難信訪案件,該縣創(chuàng)新建立健全“主官辦信”機制,縣委書記閱批群眾來信,定期交辦督辦;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一把手”全程跟蹤,確保做到“有信必復、有訪必答”。
“矛盾在哪里,領導干部的腳步就走向哪里。”何海深告訴記者,針對信訪積案和信訪突出問題,浦江還創(chuàng)新推出“領導包案專班化解”制度,按照“一個案件、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逐案成立專班,努力讓信訪“陳年舊賬”得到有效化解,信訪突出問題不再堆積。
“我對這個結果很滿意,終于可以舒一口氣了。”面對記者,上訪戶蔣某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些年,蔣某因對浙中生態(tài)廊道建設拆遷補償安置不滿而多次上訪??h包案領導督辦該信訪件后,通過多次協(xié)調會商、與信訪人交心談話,依法按政策制訂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成功化解這一積案。
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下訪,真下真訪民情,實心實意辦事,是“浦江經驗”的核心要義,也是浦江信訪這20年嬗變的關鍵所在。
對此,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景躍進指出,浦江歷任縣委、縣政府以“一任接著一任干”“功成不必在我”的決心和毅力,踐行領導干部下訪接訪制度,從而使浦江的信訪工作取得了極大成效,已經形成一套上下貫通的網絡體系和切實有效的體制機制,并從地方性實踐走向全國。
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
在1個多小時的接訪中,習近平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向他們耐心細致地宣講有關政策、法規(guī),與他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進行商討,曉之以理,明之以法,反復做工作。
——摘自2003年9月19日《浙江日報》頭版報道
“算起來,整整20年了。”
來到當年的接訪地點——浦江中學(現(xiàn)為浦江縣月泉中學),看著眼前依舊沒變的陳設,杭坪鎮(zhèn)杭坪村村民蔣星劍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當天,蔣星劍是第一批來訪者。
“我走進接訪室后,總書記就親切地向我招手示意坐下,我就坐在他正對面。”指著面前的一排桌椅,蔣星劍難掩興奮地向記者講述當時的情景,“那時候,總書記就像老朋友一樣和我拉家常,問我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的,我原本緊張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下來了。”
隨后,蔣星劍訴說了早已準備好的問題:20省道(現(xiàn)稱210省道)浦江段拓寬改造的事。此前,蔣星劍作為縣政協(xié)委員,已連續(xù)13年在政協(xié)會議上提出改造20省道這一問題,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習近平同志仔細聽完他們的訴求,并征求省交通廳負責人的意見后說:“20省道對浦江經濟發(fā)展意義重大,我同意省交通廳力爭在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的意見,并預祝道路早日進入施工,也感謝你們?yōu)樯霞墰Q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210省道浦江段現(xiàn)狀。共享聯(lián)盟·浦江戴天 攝
2005年10月,全長19.8公里的20省道浦江馬嶺至浦陽段二級公路全線貫通,昔日崎嶇不平的盤山公路變成了平坦寬敞的致富大道,當?shù)乩习傩蘸瓦^往客商都親切地稱這條路為“近平路”——通過這條路,沿路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路更平坦了,與黨和政府的距離也更近了。2006年新年伊始,一封蓋有浦江西部山區(qū)97個村民委員會鮮紅印章、代表20多萬村民的感謝信,寄到了習近平同志的手中。
今年春天,浦江縣杭坪鎮(zhèn)烏漿村,薛勇帶著村民整理包裝采摘的芍藥花,“鮮花經濟”帶動村民共同奔富。共享聯(lián)盟·金華中心 胡肖飛 攝
浙江舞花者園藝有限公司負責人薛勇,就是20省道拓寬改造的受益者。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薛勇,在烏漿村打造了百畝花田,“總書記為我們打造了一條共富路,我們更有責任把家鄉(xiāng)變得更美麗。”
“我們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習近平同志當時的囑咐,至今一直銘刻在浦江黨員干部的心間,也成為了“浦江經驗”不斷迭代提升的內生動力。
在浦江縣信訪局一樓的調解室內,記者翻開工作人員張志明的接訪日志,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群眾訴求和反饋意見,字跡端正清晰,內容事無巨細。“前來上訪的群眾心里多少有怨氣,嗓門難免會大一些,但我們都會反復提醒自己,一定要有責任心、愛心、耐心、細心。”張志明說,面對上訪群眾,總書記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關心愛護,我們作為信訪工作人員,更要將這種關心與愛護,落實到接訪工作的一言一行之中。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20年來,浦江始終遵循總書記的要求,堅持把信訪工作作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努力把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使“問題清單”變?yōu)?ldquo;滿意清單”。
為此,浦江組建了224支由縣機關領導干部、機關干部、政法干部、紀檢監(jiān)察干部和鄉(xiāng)鎮(zhèn)班子領導、駐村干部組成的“4+2”聯(lián)心服務團,每月20日下村解民憂,將大量矛盾糾紛隱患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
啟動了“民情暖哨”工程,完善網上信訪工作機制,及時處理群眾在網絡平臺反映的各類訴求,積極引導疏解群眾情緒,實現(xiàn)有事說事、無事解結的目的。目前,“民情暖哨”平臺每天收到各類訴求50余件,信息辦結率和滿意率分別達到99%和96%以上。
浦江還著力加強法治建設,營造“不想訪、不用訪和最多訪一次”的信訪生態(tài)。在各鄉(xiāng)鎮(zhèn)治理中心設立法官工作室、律師調解室,堅持在訴前、訴中、判后全程協(xié)調化解,并充分發(fā)揮社區(qū)、社工、社團等“三社”力量,參與疑難信訪化解,全力打通矛盾化解的最后一公里。
這些年,該縣新收訴訟案件和民商事案件屢創(chuàng)新低。2018年,浦江榮獲“全國法治縣創(chuàng)建活動先進單位”。
“4+2”聯(lián)心服務團到浦江縣鄭宅鎮(zhèn)廣方村便民服務中心接訪。共享聯(lián)盟·浦江 鄭建東 攝
從根源上“破”,從制度上“立”
習近平強調,信訪工作要到位,必須重心下移,深入基層,把常年接訪和定期約訪、重點走訪和領導下訪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信訪工作上下貫通的網絡體系和切實有效的工作機制。
——摘自2003年9月18日《浙江日報》頭版報道
“當時聽說是縣委書記在街道接訪,我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去了,沒想到我家的大難題,竟然真的解決了。”家住浦南街道的馮阿姨樂呵呵地說。
熟悉馮阿姨的人,也都為她高興,因為困擾她一家多年的頭等大事有了著落——宅基地已進入審批階段。
原來,去年底,浦江縣委書記俞佩芬到浦南街道接訪。馮阿姨前往反映,她家的宅基地很久前因道路拓寬被征用,當時村委會承諾進行異地安置,但因為時隔多年,檔案缺失、政策變化,宅基地審批遇到困難。了解情況后,俞佩芬現(xiàn)場召集相關部門會商研判,提出了化解方案。
當年,習近平同志在聽取整個接訪活動情況匯報后曾強調,要從實際出發(fā),建立健全相關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以制度的規(guī)范和完善,來促進下訪工作的規(guī)范和完善,真正使這項工作全面開展起來,很好地堅持下去,而不流于形式。
這20年來,一方面,浦江始終堅持“縣級領導開門接訪、鄉(xiāng)級領導隨時接訪、村級干部上門走訪”的基本要求不動搖,確保下訪接訪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并借此促進作風轉變。
“以前干部下訪接訪是‘怕’,如今是‘盼’。這種心態(tài)的轉變,是因為事實早已充分證明,下訪接待群眾,有利于進一步暢通與基層群眾交流、溝通的渠道,有利于面對面地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guī),有利于切實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更好地研究、探索和把握信訪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規(guī)律。”浦江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駱安告訴記者,“干部下去多了,群眾上來就少了?,F(xiàn)在,浦江的干部都喜歡主動下基層,并已成為一種風氣。”
另一方面,浦江緊扣時代變遷和社會變化,堅持從根源上“破”,從制度上“立”,“重心”下移,“關口”前移,不斷健全完善預防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
基層是產生信訪問題的源頭,也是解決信訪問題的主體。20年來,浦江堅持“什么問題最突出,就全力解決什么問題”。這里,曾污水橫流、違建遍地,65%的信訪都與污染、違建相關。當?shù)匾源藶橥黄瓶?,開展了全域“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動和“千萬工程”建設,3年消滅所有黑臭河、牛奶河,創(chuàng)成浙江首批無違建縣和首批美麗鄉(xiāng)村示范縣。
20年來,浦江堅持“問題在一線發(fā)現(xiàn)、難題在一線解決”。全面推行“簡單信訪馬上辦、一般信訪快速辦、網上信訪實時辦、疑難信訪監(jiān)督辦”的初次信訪快速辦理機制,為群眾提供一件事全流程省心代辦的民情民訪代辦制度等創(chuàng)新舉措,全力將初次信訪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2022年,全縣初次信訪按期受理率100%,辦結率100%,滿意率99.17%,回訪率96.06%,平均辦理時長4.80天。
近年來,浦江還積極擁抱數(shù)字化改革,打造浦江“下訪接訪”信訪工作國家級標準化試點和數(shù)字化應用場景,提升社會治理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質效,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領導干部下訪接訪工作樹立示范性“浦江樣板”。
2020年,浦江“下訪接訪”信訪工作,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列入第六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去年,這項試點通過終審驗收。從“盆景”到“全景”,早已走向全國的“浦江經驗”,進一步提升為可供全國復制、推廣的“浦江標準”。
浦江縣委書記俞佩芬主動下基層,面對面地做好群眾工作。共享聯(lián)盟·浦江 馮陽康 攝
俞佩芬告訴記者,20年來,歷屆浦江縣委、縣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訪時的殷切囑托和諄諄教導,一任接著一任干,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和迭代升級領導干部下訪接訪制度,實現(xiàn)了信訪形勢之變、社會發(fā)展之變、干部作風之變。作為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下訪接訪的第一站,浦江將繼續(xù)勇?lián)渍臼姑⒂驴甘渍韭氊?,不斷傳承好、發(fā)揚好這一寶貴財富,以制度創(chuàng)新不斷深化和完善領導干部下訪接訪。
以信訪工作之為守護一方之安,以信訪工作之進助力一方之治。當前,面對新矛盾、新問題,“浦江經驗”跨越20年的思想偉力和實踐價值依然熠熠生輝,也更需要我們在新時代的基層治理中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來源:潮新聞)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