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習近平的奮斗故事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fā)布時間:2020-05-04 17:31:27
???????五四青年節(jié)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
???????習近平強調(diào),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lǐng),投身強國偉業(y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tài),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lǐng),投身強國偉業(yè)?!睆那啻簳r代起,習近平就秉持著這樣的精神,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擔負起民族振興的時代責任。這個五四青年節(jié),讓我們重溫習近平的青春故事,感悟榜樣的力量。
???????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來到陜北梁家河村插隊。在梁家河的七年歲月里,他“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也樹立了為老百姓辦實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理想理念。
???????1974年1月,習近平當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他一直琢磨著如何能改變梁家河面貌,改善村民們的生活質(zhì)量。一天,習近平在《人民日報》看到四川大辦沼氣的報道。他趕到四川學習考察,回來后開始著手試驗辦沼氣。然而,難題一個接著一個,遠比想象的多。
???????村民的院落都是打窯洞時用土填起來的,土壤松軟,不適宜挖沼氣池,池子在哪里建?沼氣池的池蓋對石板的厚度和整體性要求很高,梁家河沒有,怎么辦?村里村外的路蜿蜒狹窄,運送水泥砂石的架子車沒法走,材料怎么運?
???????秉持著一定要把沼氣辦成的信念,習近平一個一個地解決難題。經(jīng)過反復測量,試驗池最后選在了知青居住點旁邊,這里的土壤密度相對要大一些。沒有石頭,習近平帶人在爛泥灘里鏟去一米多厚的土層,挖出了石頭。他還帶著幾個青年去村外挖沙子,一袋一袋往回背,背上磨破了皮,沒人喊一聲累。
???????在習近平的執(zhí)著努力下,梁家河的沼氣池終于建成了。這也成為了陜西第一口沼氣池。多年后,習近平回憶這段經(jīng)歷時說:“第一口池子是頗費功夫的,一直看到這個沼氣池兩邊的水位在漲,但就是不見氣出。最后一捅開,濺得我滿臉是糞,但是氣就呼呼地往外冒。我們馬上接起管子后,沼氣灶上冒出一尺高的火焰?!?/p>
△時政微視頻《初心》之梁家河篇
???????2015年春節(jié)前夕,習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鄉(xiāng)親時,他動情地說:“人生,我的第一步邁出來,就是到咱們梁家河,在這里選擇了我的道路。我從那個時候就說,今后如果有條件有機會,我要從政,要做一些為老百姓辦好事的工作?!?/p>
???????1988年,習近平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期間,曾清查干部違規(guī)私建住宅的問題。
???????當時,寧德地區(qū)部分干部違規(guī)營建私房現(xiàn)象突出,侵占了良田耕地,占有了當時國家專用“三材”(鋼材、木材、水泥)指標。一些人建了私房還占住公房,甚至買地賣地、建房賣房,從中牟取暴利。
???????時任寧德地委辦政研室副主任李金暄回憶:群眾連一兩包水泥都買不到,機關(guān)干部卻可以拿這么多指標去建房,老百姓意見很大。
???????習近平下定決心把清房問題作為懲治腐敗的突破口。據(jù)1990年福建電視臺新聞報道:到9月19日,全區(qū)已清退出公房1917戶,相當于蓋50套為一幢的宿舍樓40座,清退公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清房工作涉及幾千人,在2003年央視《東方時空》采訪中,面對記者“到底動還是不動,心里有沒有掂量”的提問,習近平說:“我就問當時的一個紀委副書記,我說你覺得老百姓意見大不大?群眾意見大不大?大。是不是當前影響積極性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將近三百萬人該得罪,還是這兩三千人該得罪?他說那當然是寧肯得罪這兩三千人。我說那咱們就干,要干就干成,義無反顧,開弓沒有回頭箭?!?/p>
△時政微視頻《初心》之寧德篇
???????青年時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曾以自己年輕時的讀書經(jīng)歷,激勵廣大青年求真學問,練真本領(lǐng)。
???????習近平曾回憶:“我到農(nóng)村插隊后,給自己定了一個座右銘,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拴到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并不覺得農(nóng)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chǔ)是那時候打下來的?!?/p>
△時政微視頻《窯洞里的讀書人》
???????“那個時候到處找書,到處看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當時提出了這樣一個自我要求。”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及當年給自己制定的讀書座右銘。
???????習近平曾在2003年接受《東方時空》采訪時回憶:“當時涉獵各種史書,《二十四史》也都涉獵了,包括軍事學的書。跟我一起共事多年的一位知青,他把他們家的克勞塞維茨的《戰(zhàn)爭論》什么都帶去,所以讀得非常廣、非常博、非常雜。到后來讀各種政治書,哲學書一直在看,史學我特別喜歡。”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成長沒有捷徑,唯有在學習與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才能增長本領(lǐng)、增長才干。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zhàn)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
△1989年,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帶領(lǐng)地直機關(guān)千余名干部到水利工地參加修整水渠勞動。
???????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曾“三進下黨”,為扶貧工作留下囑托,也成為當?shù)厝嗣窠蚪驑返赖囊欢渭言挕?/p>
???????下黨鄉(xiāng)位于閩東大山深處,是寧德地區(qū)壽寧縣最邊遠的山鄉(xiāng),有壽寧的“西伯利亞”之稱。這里曾是福建全省唯一的“五無鄉(xiāng)”: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
???????1989年7月19日,下黨鄉(xiāng)迎來了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當天一早,習近平帶領(lǐng)地直和壽寧縣相關(guān)部門負責人30多人乘中巴車從縣城出發(fā),到達平溪鄉(xiāng)上屏峰村公路就不通了,大家下車步行。鄉(xiāng)黨委書記拿著柴刀在前面開路,習近平和其他干部每個人拿根竹竿,沿著河邊走,一路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由于過于偏僻難行,上面的干部很少去。一路上,習近平受到最為熱情隆重的歡迎,鄉(xiāng)里百姓說他是“到過這里最大的官”。
???????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習近平又兩次來到下黨,協(xié)調(diào)解決當?shù)氐慕ㄔO(shè)發(fā)展難題。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給下黨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xiàn)了脫貧。習近平在回信中說,“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三進下黨,體現(xiàn)的正是習近平對于脫貧工作始終如一的關(guān)注重視,對于百姓生活的深深掛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廣大青年樹立了榜樣。新時代的青年們,讓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tài),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