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不養(yǎng)鳥 鳥籠滿屋子
奎文的張衡對鳥籠情有獨鐘,14年來收藏了五十余個
來源:濰坊晚報 發(fā)布時間:2021-03-30 09:37:13
精工細雕的鳥籠,小巧玲瓏的鳥食缸,深受不少收藏愛好者的青睞。今年42歲的張衡多年來一直對鳥籠情有獨鐘,目前已收藏了五十多個。在他看來,收藏鳥籠不僅是個人的一項愛好,還是對民俗文化的傳承。3月22日,記者見到了張衡,聽他講述收藏鳥籠的故事。
將家中一個房間騰出作鳥籠展廳
3月22日,記者來到奎文區(qū)恒信·陽光假日小區(qū),見到了熱情好客的張衡和他的妻子。在他家中一間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間內(nèi),記者看到,房間裝修得像一間展廳,米白色的地磚,潔白的窗紗,中式桌椅,讓整個房間看上去整潔典雅。房間內(nèi)一面墻上,打造了整排的櫥柜,時尚大氣。幾扇剔透的玻璃門后,整齊擺放著十多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鳥籠。這些鳥籠表面光潔,泛著淡淡的光澤。
屋內(nèi)除了鳥籠外,桌子上、柜子里還擺放著各式各樣、顏色不一的鳥食缸,多達百余個,還有各種精工雕刻的鳥籠配件。“這里的每個鳥籠、每個鳥食缸都是我的摯愛。”張衡介紹,一個鳥籠大致分為籠腔、鉤子、蓋板、鳥食缸,行內(nèi)將這一套稱做“一提溜兒”。有的收藏者還專門收藏蓋板,也有人專門收藏鳥食缸,當然更多的是成套收藏。
“這個顏色較深的是八角云雀籠,出自壽光市上口鎮(zhèn)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方呂鳥籠第二代傳承人王樹松老師之手。”張衡打開櫥柜玻璃門,拿出一個八角云雀籠,向記者介紹道。
42歲的張衡是地道的濰坊人。2007年,他在看一些市民遛鳥時,發(fā)現(xiàn)其中幾個鳥籠的做工非常獨特,無論是材質(zhì)還是雕刻工藝,都深深地吸引了他。從那時起,張衡對鳥籠的喜愛便一發(fā)不可收拾,走上了鳥籠收藏之路。如今,他已堅持了14年,共收藏了五十多個精致鳥籠。
為收藏一個鳥籠他花了九年時間
說起手中的八角云雀籠,張衡不好意思地笑了。2011年,他得知城區(qū)一位鳥籠愛好者手里有一個獨特的八角云雀籠,興奮不已,馬上開著新車前往這位愛好者家中。到達時已是傍晚時分。起初對方不同意交換,張衡好說歹說,并答應(yīng)對方可以隨時到家中回看,而且一定會好好保存鳥籠。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攀談,終于換來了這個八角云雀籠。“離開時已是深夜,當時車停在一家超市門口,因為太興奮太激動,忘了旁邊有臺階,把新車右側(cè)兩個車門蹭得嚴重變形。”張衡說,即使這樣,也掩蓋不住他內(nèi)心的喜悅和激動。
“我不養(yǎng)鳥,卻喜歡鳥籠。鳥籠上的雕刻圖案不同,所代表的寓意也不同??此破胀ǖ镍B籠,但它的制作和雕刻工藝卻十分復(fù)雜。”張衡又從櫥柜里取出一個鳥籠,鳥籠上人驢過橋的圖案雕得栩栩如生。為了收藏這個鳥籠,他花了9年時間。“這是一個保存完整的老籠,能得到它,也算圓了我多年來收藏鳥籠的一個心愿了。”張衡說,2011年,他聽說濰城區(qū)一鳥籠愛好者手里有這樣一個老籠,特別感興趣。通過朋友介紹,他來到了這位鳥籠愛好者家中,看到老籠的第一眼,就被吸引住了。從此,只要有時間,他便帶著自己的鳥籠到那位愛好者家中,與他交流和探討鳥籠文化。久而久之,兩人成了朋友。通過9年真摯的交往,那位愛好者為張衡的執(zhí)著和對老籠的摯愛所感動,終于答應(yīng)交換。張衡用瓷器換回了摯愛的老籠。
鳥籠是他的寶貝能讓他身心放松
張衡收藏的這些鳥籠大多數(shù)是方呂鳥籠和一些老籠。“有些年歲比較久遠的老籠,為了完整地保存它們,我通過濰坊制作鳥籠的譚昌福老師進行了一比一的復(fù)刻。2014年4月,譚昌福老師制作完其中一個鳥籠之后,離開了人世。我手中的這個帶有葡萄雕刻圖案的鳥籠就成了我最珍貴的一個鳥籠。”張衡拿出一個鳥籠,這個直徑26厘米的鳥籠在制作工藝上非常精湛,配件的正反兩面都進行了精細雕刻,一顆顆葡萄立體感極強,活靈活現(xiàn),如同一件精美的藝術(shù)品。
張衡收藏的每個鳥籠背后都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對他而言,鳥籠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喜愛程度。每個鳥籠帶回家之后,所放置的空間也是有講究的。鳥籠不可日曬,不可久掛,也不適合放在過于潮濕的地方,只能在干燥環(huán)境中擺放。因此,他便單獨找了這間房間,存放他的寶貝。每當累了的時候,或者思考事情的時候,他便來到這間房間,拿出心愛的鳥籠,給它們做養(yǎng)護,也讓自己身心得到放松。
對于張衡的這項愛好,家人都非常支持。而對于這些藏品的將來,張衡坦言,他收藏鳥籠不僅是一項情懷,還是民俗文化的積累和傳承。如果條件允許,他會在收藏鳥籠這條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如果孩子真心喜歡,他也會將這些心愛之物傳承給孩子。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靜/文
責任編輯: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