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勞動素養(yǎng),傳承工匠精神
——濰坊渤海實驗學?!鞍伺e措”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
來源:濰坊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21-06-03 15:44:47
勞動教育在學生錘煉品質、健全人格、促進成長方面有獨特的教育功能,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濰坊渤海實驗學校積極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從八個方面入手,引導青少年學生提升勞動素養(yǎng),傳承工匠精神,培樹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建立學生勞動清單制度,保證課時,細化評價。學校建立不同學段學生的勞動技能清單,明確在不同年級開展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設置足量課時確保課程落地。學校細化勞動教育的過程性評價標準,將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二)成立學校勞動教育課程服務中心,開展特色課程開發(fā)。學校勞動教育課程服務中心統(tǒng)籌學校勞動教育各項活動的開展實施,并構建起勞動教育“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體系,創(chuàng)建“勞動六藝”課程模型,覆蓋生產勞動、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等內容,加快勞動教育體系建設。
?。ㄈ┩ㄟ^一日常規(guī)勞動養(yǎng)成學生的勞動習慣。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生一周有五天在宿舍居住,一日常規(guī)包括宿舍個人內務清理、班級和校園衛(wèi)生區(qū)打掃、食堂就餐區(qū)打掃,學校采取對個人和班級評比制度,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榮辱感和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逐漸養(yǎng)成勞動習慣。
?。ㄋ模┩ㄟ^勞動實踐基地開展集體勞動,激發(fā)學生的勞動興趣。農耕文化中孕育著豐富的智慧,學校開辟閑置土地,統(tǒng)一規(guī)劃后實行“班田制”,劃塊包班,聘請經驗豐富的教師和部分家長到校教授種植技術,完善勞動教育課。每年豐收的季節(jié),學生可以享受勞動果實,體味勞動的苦與樂,學生在實踐中不僅學會種菜技能,同時也培養(yǎng)了勞動習慣。
?。ㄎ澹﹦?chuàng)新教育方法,啟發(fā)學生自己探索掌握勞動技能。比如:班主任和勞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學習如何簡潔高效的勞動。每班學生分組,把清潔區(qū)域和除草范圍劃片包干,組長示范,其他同學學習模仿,并提出好的建議。最終全校對每次的清潔大掃除和除草活動進行評比,對勞動中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六)設置周末家庭勞動作業(yè),開辟勞動教育第二課堂。學生勞動自覺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長的影響,教育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可以在微信群中展示勞動成果,讓孩子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并在勞動中體驗父母的辛勞,培養(yǎng)感恩之心和自理能力。
(七)開展紅色公益活動,讓學生在公益行動中體驗奉獻的快樂。學校整合校內外適合學生開展的志愿服務工作,協助學生成立圖書館志愿服務隊、餐廳志愿服務隊、社區(qū)環(huán)保志愿服務隊、關愛孤寡老人志愿服務隊、文明宣傳志愿服務隊等多種形式的學生志愿者隊伍。五一勞動節(jié)來臨之際,學校團委、少先隊向學生發(fā)起紅色志愿服務倡議,學生們紛紛響應,積極參與到社區(qū)志愿服務中來,孩子們在服務社會的真實體驗中,感受到奉獻精神和公益力量,促進了服務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養(yǎng)成。
(八)加強勞動文化宣傳,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學校通過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光盤行動”等宣傳活動培樹學生勞動光榮的思想,使學生認可勞動教育,理解勞動的意義,教育學生珍惜勞動果實,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去。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目標,學校以勞動教育為抓手,以為黨育才、為國育人為宗旨,努力培養(yǎng)具備工匠精神和志愿精神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勞動人才,營造了崇尚勞動、熱心公益、勇挑時代重擔的良好校園氛圍。(崔英英、袁越 )
責任編輯:沙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