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后,一輛校車的“田野”之旅
來源:新華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21-12-07 17:10:02
新華社蘭州12月7日電 題:“雙減”后,一輛校車的“田野”之旅
新華社記者白麗萍、王紫軒
層層疊疊的山野之間,一輛黃色校車正載著二十多個四年級的小朋友自由暢行。懷抱紙筆的“小乘客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一路高歌,僅用一個下午便高效“打卡”傳統(tǒng)非遺扎染體驗館、肉羊養(yǎng)殖場、中藥材“百草園”等多個校外實踐基地,“串”起一場邊走邊學的“田野”之旅。
渭州學校的校車行駛在田野之間。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攝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位于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的渭州學校把校外社會實踐作為探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利用閑置校車,將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串聯(lián)起來。“‘田野’之旅意在鼓勵學生手腳動起來、腦子活起來、思想熱起來。”渭州學校校長鄭國棟說。
渭州學校的學生在隴西藥圃園內(nèi)參觀中草藥標本室。新華社記者郎兵兵 攝
“動手”是“田野”之旅的第一步。在隴西縣胡家大院扎染體驗館,孩子們按工作人員的指導將白手絹放進染缸,不一會兒,手絹上便綻放出形態(tài)各異的藍花。初出茅廬的“小工匠”們將“成果”高高舉過頭頂:“親手染出獨一無二的手絹,讓人覺得成就滿滿。”
除了“動手”,還要“動腦”。在隴西縣一家肉羊養(yǎng)殖場里,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向技術(shù)人員拋出問題,“肉羊有哪些品種?”“平時吃什么飼料?”“將來要送到哪里去?”此起彼伏的“頭腦風暴”,讓整個羊舍成了情境化教學的天然課堂。
“動心”是“田野”之旅的終極目標。在隴西藥圃園的標本室里,孩子們趴在泡著黃芪、黨參、銀翹等藥材的玻璃罐前若有所思。“中藥有哪些作用?我們能為中藥的發(fā)展做點什么?”透過玻璃,一個個探索發(fā)現(xiàn)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如果不算解說時間,整個參觀過程大約1個小時,基本上可以了解到本地中藥材種類和特性以及種植藥材的一些知識。”隴西藥圃園農(nóng)藝師張金文說,孩子們親眼見到每個中藥材標本,興奮的情緒溢于言表,“這樣的課堂一定會令孩子們記憶深刻。”
校車上的學生們開心地向窗外打招呼。新華社記者王紫軒 攝
“‘田野’之旅是對課本的有效補充,在手、腦、心的有機聯(lián)動中,孩子們能夠充分釋放潛能,學有所得。”渭州中學語文教師董亮亮說,實踐讓學習自由高效,也為孩子們提供了多元的發(fā)展機會。
1輛校車,31個座位,4000多名學生……“田野”之旅如何兼顧每一個人?一張貫穿整個學期、涵蓋9個年級的勞技課程表給出了答案。課表上,渭州學校勞務技術(shù)處按各年級的實踐申請統(tǒng)籌排課,保證了每年級4次、每人1次的學期實踐安排。
校車司機馬曉君對孩子們的“校車情結(jié)”深有體會。“校車之旅是孩子們每學期最期待的事,一路上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也增進了情誼。”28年駕齡的馬曉君和帶隊老師們?nèi)虨閷W生保駕護航,是每一次“田野”之旅的安全后盾。
渭州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在校車上一起“比心”。新華社記者王紫軒 攝
校車外面是世界,校車里面是研學,學習和田野實踐完全結(jié)合起來,行在路上,樂在其中。鄭國棟說,“我們將拓寬基地范圍,鼓勵學生自由組隊、自主申報,將‘雙減’進行到底。”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