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仲衢
劉明三(畫像)
孫仲衢烈士陵園。
雖然諸城有王盡美、王翔千、王辯這些山東早期的共產黨員,并由他們締造了山東黨組織,但是諸城的黨組織卻姍姍來遲,直到1927年,一個叫孫仲衢的青年回到家鄉(xiāng),才建立了中共樓子支部。孫仲衢和劉明三在當?shù)亻_展革命活動,先后犧牲。當?shù)卣髞頌閮擅沂拷ㄆ鹉贡?,以慰英靈。
趁葬禮深入交談
發(fā)展劉明三入黨
1927年8月4日,諸城西樓子村正舉辦一場葬禮,村東南角一戶姓劉的人家里跪滿了守靈人。人群中有一位清瘦文雅的青年,二十七八歲的樣子,他就是剛從北京回鄉(xiāng)不久的孫仲衢。
孫仲衢,又名孫鶴田,1900年出生于孫家樓子村,1917年考入青州省立第十中學,1921年去濟南讀高中,畢業(yè)后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6月,他遵照中央組織部的統(tǒng)一安排,由湖北武漢輾轉回到諸城進行革命活動。
他回到孫家樓子村后,先在村里住了一個多月,觀察、了解一下當?shù)氐母锩樾?,然后去了相州街,與王翔千取得了聯(lián)系。
王翔千曾是山東黨組織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5年下半年,他因為受到反動當局的通緝,被迫回到老家相州避難。他雖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但仍然堅持革命活動。
在王翔千的幫助下,孫仲衢擔任了相州國立小學的教員,開始以教書為掩護開展秘密革命活動。
孫仲衢這次來西樓子村是參加其叔丈的葬禮的。正是由于他的到來,才使得這場平常的葬禮顯得不同尋常起來。
守靈人群中還有一名20歲出頭的青年,是孫仲衢妻子的堂弟劉明三。劉明三,1906年出生于西樓子村,他雖然在鄉(xiāng)下務農,但少時上過私塾,不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思想還要求進步。他很羨慕并崇拜在大城市上大學的姐夫,每當孫仲衢到西樓子村走丈人家,劉明三都要找他攀談,聽他講外面的一些新鮮事以及對時局的看法。孫仲衢也很喜歡這個小舅子,覺得他是一個有想法有追求的進步青年。兩個年齡相差6歲的年輕人說話很投機,孫仲衢除了向他講新思潮、新形勢,還帶給他《俄國革命史》《每周評論》之類的進步書籍和報刊。
這次守靈為他們提供了難得的交談機會。在近半個月的“二七”停靈期,他們經常在一起談心,談各自的政治觀點,從當前時局談到十月革命,從馬克思主義談到中國共產黨。當劉明三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是窮人的黨,是幫著窮人翻身當家作主人時,就對共產黨產生了好感,迫切要求加入。
葬禮剛過,孫仲衢帶著劉明三去濟南,除了向黨組織匯報工作,還為劉明三辦理了入黨手續(xù)。
建中共樓子支部 多個村莊發(fā)展黨員
孫仲衢與劉明三從濟南回到西樓子村,就立馬去東樓子村找到了孫仲衢的表哥臧仰之。臧仰之是東樓子村的小學教員,思想進步,嫉惡如仇,對于國民黨背信棄義、屠殺共產黨的反動行徑十分痛惡。孫仲衢與劉明三在臨去濟南之前,就已經做通了臧仰之的思想工作,他同意參加革命活動。
當晚,臧仰之在孫仲衢與劉明三兩人介紹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9月的一個夜晚,他們三人來到劉明三家草園里的小炮樓上,秘密成立了諸城第一個地方黨組織——中共樓子支部,孫仲衢任支部書記,劉明三任支部成員,從此,諸城這片沃土上有了黨的組織,揭開了諸城黨史的新篇章。
中共樓子支部直屬山東省委領導,主要任務是發(fā)展黨組織,建立貧民會,領導農民開展斗爭。在支部建立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孫仲衢等人先后在西樓子村、東樓子村、張家莊子、小岳戈莊、后疃村、范家?guī)X村、魏家莊子、小郭家莊、馮家莊等村發(fā)展黨員20多名,諸城西北一帶的革命形勢如星星之火。
發(fā)動群眾建立貧民會
成立特支策劃濰河暴動
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湖北漢口召開“八七”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并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最重要的任務,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槍桿子里出政權”。于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秋收起義在全國范圍內相繼展開。
孫仲衢領導的中共樓子支部遵照“八七”會議精神和省委指示,著手發(fā)動群眾,建立貧民會。他們把東樓子村后的臧家三間大祠堂作為貧民會總部,在院子里的一棵大松樹上掛上一面寫有“山東省第四貧民會”的大紅旗。貧民會很快發(fā)展到200多人,想靠近貧民會的人數(shù)也達到600人,革命形勢一派大好。
1928年8月,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劉俊才作為省委巡視員,到諸城、安丘、高密一帶指導開展農民運動,并在西樓子村指導成立了黨的統(tǒng)一領導機關——中共諸城特支,加強對貧民會的領導,在9月以貧民會為骨干發(fā)動領導了諸(城)高(密)邊地區(qū)的農民秋收暴動,又稱濰河暴動。
秋收暴動讓當?shù)氐刂鲪喊?、土豪劣紳膽?zhàn)心驚,他們紛紛要求國民黨縣政府和反動軍閥出兵鎮(zhèn)壓。國民黨縣黨部和反動縣政府串通,包圍了東樓子村、西樓子村,進行殘酷鎮(zhèn)壓。隨著形勢的不斷惡化,孫仲衢、劉明三等中共諸城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省委巡視員劉俊才在群眾掩護下安全轉移。在突圍時,孫仲衢不幸跌傷致殘,他離開諸城后,又帶病去濰縣、青州、招遠等地進行革命活動,1930年因病去世。
劉明三離開諸城后,輾轉到了大連,設法與當?shù)攸h組織取得聯(lián)系,參與開展了一些地下活動。1938年底,他參加劉涌領導的八路軍山東抗日游擊第二支隊。1939年,回到家鄉(xiāng)的鄉(xiāng)村公所謀事,先后任副鄉(xiāng)長、鄉(xiāng)長。1943年,被安排到八路軍濱海區(qū)敵工部工作。1945年春,因策反漢奸公冶印臣被捕。盡管敵人對他用盡了種種酷刑,但他堅貞不屈,絲毫沒有泄露黨的機密,最后敵人把他活埋,他犧牲時年僅39歲。
孫仲衢、劉明三雖然犧牲了,但他們留在這片土地上的革命火種生生不息、綿延不絕。他們的墓地也成為寶貴的紅色資源,彪炳史冊。
孫仲衢烈士陵園位于諸城市石橋子鎮(zhèn)孫家樓子村西北,渠河以南,原為普通墓葬,1991年,諸城市委和石橋子鎮(zhèn)黨委撥款建設陵園。
劉明三烈士墓位于諸城市石橋子鎮(zhèn)西樓子村,保護較好,現(xiàn)已成為當?shù)剡M行革命教育的場所。
本期圖片由李曉提供(署名除外)
本期資料來源:《茁山春秋》及濰坊市王盡美革命事跡教學基地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