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日報社濰坊融媒訊 在悠久的文化歷史長河中,傳統(tǒng)美食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不斷傳承著千年的非遺技藝。濰城區(qū)的魯鳶祥順香酥燒餅,就是這樣一款擁有百年傳承歷史的美食。3月18日上午,記者走進位于軍埠口綜合項目發(fā)展服務中心大崖頭村的濰坊鑫祥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祥源食品),深入了解魯鳶祥順香酥燒餅的獨特之處,探究其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王祥順介紹新出爐的燒餅。
百年傳承留住舌尖好味道
“形似滿月,薄如秋葉,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在大崖頭村,魯鳶祥順香酥燒餅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王祥順懷揣初心、堅守匠心,延續(xù)老手藝,為的就是留住這口記憶里的老味道。
工人在揉面制劑。
當日上午9時,記者戴好口罩、頭套,穿上工作服和鞋套后,走進鑫祥源食品生產(chǎn)車間。車間內(nèi)干凈整潔,6個電烤爐依次排列,每個電烤爐前都有一名工人熟練地操作著。在工人們手中,乒乓球大小的面團變成了18厘米左右的餅坯,往攤滿芝麻的木盤內(nèi)一蘸,隨即被放在專用笤帚上,送入240℃的高溫爐膛……延展、著麻、貼餅,不到5分鐘,一張沾滿金燦燦芝麻的燒餅便新鮮出爐。
工作人員在著麻。
“一張香酥燒餅需要經(jīng)過和面、制劑、醒發(fā)、延展、著麻、貼餅、烘烤等工藝。每一道工序必須嚴格把關,做出來的燒餅才能擁有最佳的口感。”42歲的王祥順是鑫祥源食品負責人,他的曾祖父在村里做燒餅,一代代傳承,到他這里,已經(jīng)是第四代。
工人在貼餅,準備烤制。
精益求精做好每一張燒餅
一張好的燒餅,人們喜歡用這樣四個字的標準去衡量:“薄、香、酥、脆”。疊在一起用手搖晃,唰唰聲入耳,入口一嚼即碎,唇齒留香。
在王祥順眼里,做好每一張燒餅,是他的責任,更是他的初心。“別看燒餅不大,但是里面學問可多著呢。”王祥順說,原料的控制必須嚴格,這是最重要的一步。每個和好的面團都要反復揉捏來增加韌性,特別是對烘烤火候的把握要適度,才能保證燒餅口感和味道。
工人包裝做好的燒餅。
王祥順最初和妻子在村里的小手工作坊加工燒餅,2014年成立鑫祥源食品。“雖然規(guī)模擴大了,但我們一直堅持純手工制作。”王祥順說,車間內(nèi)6個電烤爐一天可以制作12000張燒餅,一年下來能收入300多萬元。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燒餅品種已經(jīng)從原來的一個品種,增加到咸味、甜味、牛奶雞蛋味等五種口味,產(chǎn)品遠銷全國各地。其手工制作技藝入選“山東手造非遺項目”“濰坊名吃”“濰坊好味道優(yōu)選100”。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獨特的傳統(tǒng)手工技藝、原料配方、延展成型和烘烤是決定燒餅成敗的關鍵。王祥順告訴記者,燒餅制作的每個步驟都不能馬虎,“所有制作工序中,延展是個技術活,工人至少要練習半年,才可以獨立完成一張燒餅的制作。”
新出爐的燒餅,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
示范引領打造品牌有訣竅
匠心做餅,用心做事。王祥順深知,要做出特色、叫響品牌,除了標準化的嚴格把關外,還有精準的定位以及與時俱進的營銷思路。
“一輩子能執(zhí)著做一件事,是幸福的。能把燒餅做好,讓更多人吃上我們做的燒餅,傳遞舌尖上的美味,對于我,就是更好的幸福。”王祥順說,做食品,匠心和責任心至關重要。為了研發(fā)出符合現(xiàn)代人口味的燒餅,他從選材、和面到配料再到調(diào)味,無不親手操作,用心制作出每一張燒餅,是他對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王祥順在直播推介“魯鳶祥順香酥燒餅”。
“食品行業(yè)競爭激烈,如何讓自己的燒餅既能保證品質(zhì),還能贏得客戶信賴,我也一直在探索。這兩年,我通過直播,讓消費者了解我們燒餅的制作工藝,近距離地向消費者推介我們的燒餅文化。”王祥順說,這幾年,他開始調(diào)整公司的發(fā)展思路,嚴格控制產(chǎn)品質(zhì)量的同時,將眼光放遠,適當擴大規(guī)模,不斷研發(fā)新品種,以適應各層次、各年齡段消費者需求。他還注冊了“魯鳶祥順香酥燒餅”商標,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打響“魯鳶祥順香酥燒餅”品牌。
“村民有一些想學習燒餅制作的,來我這里,我都是免費教。”王祥順說,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富。如今,大崖頭村燒餅制作戶已經(jīng)增加到近30戶,他們在堅守老一輩傳承的老手藝的同時,也不斷創(chuàng)新,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將燒餅文化發(fā)揚光大。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曉杰/文圖 王嶠/視頻
責任編輯:龐珂